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海星体育官网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一位身姿挺拔的东方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他背着装有笔记本电脑和击剑装备的双肩包,眼神锐利而专注,他就是费若秋——从法国职业剑坛激流勇退,如今在常春藤盟校攻读国际关系的中国击剑运动员。
巴黎的告别与纽约的新生
2024年巴黎赛季结束后,费若秋做出了海星tv一个让欧洲击剑界惊讶的决定:暂停职业生涯,赴美求学,这位曾在2022年世界击剑锦标赛上获得男子花剑铜牌的27岁运动员,就这样悄然从国际赛场转移到了学术殿堂。
“很多人问我是否退役了,其实这只是人生旅程的转向。”费若秋在哥大Butler图书馆的休息区接受专访时这样说,窗外是纽约城的天空线,而他平静的语气中透着坚定:“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比赛,更是如何思考,我想用另一种方式挑战自己。”
跨洋求学的挑战
哥大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费若秋每天清晨6点起床,进行90分钟的身体训练,然后赶赴8点的课程,上午通常是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课程,下午则泡在图书馆或参加研讨会,晚上还要担任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工作。
“最困难的是语言转换。”费若秋坦言,他从小学习法语,英语并非强项。“在法国比赛时,我用法语交流毫无障碍,但在这里,学术英语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第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与论文和阅读材料搏斗,就像在赛场上遇到难缠的对手。”
他的教授、国际关系学专家珍妮特·威尔逊评价道:“费若秋有着运动员特有的韧性和专注度,他从最初需要大量帮助,到现在能够写出相当有深度的分析文章,这种进步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击剑与学术的相通之道
费若秋认为,击剑训练与学术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剑道上,你需要预判对手的动作,分析他的习惯模式,然后制定应对策略,做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你需要识别问题的核心,分析各种因素,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他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写论文就像与一个看不见的对手过招,你需要不断地试探、回避、进攻,直到找到那个能够一击制胜的论点。”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费若秋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在国际冲突解决课程的模拟谈判中,他运用击剑战术中的“假动作”和“诱敌深入”策略,帮助小组成功破解了多个谈判僵局。
哥大击剑俱乐部的“秘密武器”
虽然不再参加职业比赛,费若秋仍然保持着严格的击剑训练,并成为哥大击剑俱乐部的技术顾问,在他的指导下,这支常春藤联盟的中游队伍今年意外地击败了传统强队耶鲁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俱乐部队长迈克尔·罗森伯格说:“费若秋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指导,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击剑哲学,他教我们如何阅读比赛,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
费若秋每周会抽出三个晚上指导俱乐部训练,他的教学方法融合了法国击剑学院的传统技巧和现代体育科学。“我希望能把我从法国学到的东西传授给这些年轻人,同时也在他们身上看到美国击剑的不同风格,这种文化交流非常有趣。”
文化桥梁的构建者
作为曾经旅居法国的中国运动员,现在又来到美国求学,费若秋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天然桥梁,他经常参加校园里的文化交流活动,分享他的跨国经历。
“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费若秋说,“当我手持花剑站在剑道上,对手来自哪个国家、说什么语言都不重要,我们通过剑尖对话,同样,在学术领域,虽然我们来自不同背景,但追求真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今年三月,他成功组织了“击剑与文化”研讨会,邀请来自哥大各学院的击剑爱好者讨论这项运动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活动吸引了超过200名学生参加,成为校园内一次难得的跨文化交流盛会。
未来的规划
对于未来,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将在哥大完成硕士学位,然后可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者返回职业剑坛——但这次可能是以教练或体育管理者的身份。
“体育国际化是我特别关注的领域,”费若秋透露他的研究兴趣,“如何通过体育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特别是在中美欧这三地我都生活过的地方之间构建体育交流的桥梁,这是我想深入探索的方向。”
他的导师威尔逊教授认为:“费若秋有着独特的背景和视野,他既理解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又能够从学术角度思考体育的社会价值,这种结合非常罕见且珍贵。”
平衡之道
在哥大的求学生活中,费若秋依然保持着运动员的纪律性,他的日程表精确到每分钟,学习和训练时间严格分开。“这是多年职业体育教会我的——专注当下,学习时就全心投入学习,训练时就心无旁骛地训练。”
他也会允许自己有一些放松时刻,周末下午,他常常会探索纽约的各种咖啡馆,或者去大都会博物馆寻找灵感。“巴黎和纽约都是文化多元的大都市,但气质迥异,巴黎像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红酒,纽约则像一杯快速变化的鸡尾酒,总是充满惊喜。”
致年轻运动员的建议
对于那些希望兼顾学业和体育运动的年轻人,费若秋建议道:“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单一身份中,作为运动员,你培养的纪律性、抗压能力和战略思维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样,学术训练能够让你以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体育的价值。”
他补充说:“我现在更加理解为什么法国击剑学院强调运动员要全面发展,击剑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智力的博弈,而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很难达到最高水平。”
夕阳西下,费若秋收拾好背包,准备前往击剑馆开始晚上的训练,在哥大的求学之路还在继续,这位旅法剑客正在用手中的笔和剑,书写人生新的篇章,从巴黎的剑道到纽约的课堂,他的旅程证明了现代运动员能够跨越边界,在多个舞台上展现卓越。
正如费若秋自己所说:“剑道的长度是14米,但人生的舞台没有边界,重要的是始终保持进攻的勇气和防守的智慧——无论面对的是赛场上的对手,还是学术上的挑战。”